道歷4721年 甲辰年 月日
三洞四辅 >道家基础 >茅山上清派李含光 号“玄静先生”章节列表
茅山上清派李含光 号“玄静先生”

茅山上清派李含光 号“玄静先生”

作者:正一派

状态: 开始阅读 直达底部

类别:道家基础

状态:连载中

最后更新:2022-04-13 08:29:37

道教茅山上清派自晋南岳夫人魏华存降传扬羲以来,己数百年之久,到唐代,其传人王远知、潘师正、司马承祯多次被皇帝召见,远离茅山,致使经法传授断缺,散落无遗。李含光乞请离京,返归茅山祖居,搜集经法,重振道业,使上清派圣地又光耀于世,后又有传人。


李含光,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其二十一代祖李弘,曾任江夏太守,为避王莽之乱,徙居晋陵(广陵),于是成为广陵人。本姓弘,为避讳唐高宗太子李弘,改姓李。家世尊儒。其父李孝威、号贞隐生生。精通黄老之术,与司马承祯结为方外交。


李含光,唐高宗开耀二年(公元682年)生,十八岁时,有志于道教,于是 从师于江都李先生。中宗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,以品行清优度为道士,住东都洛阳龙兴观 ,后移居嵩山修道达二十年。


唐玄宗开元十七年(公元729年),李含光从师司马承 祯于王屋山阳台观。司马承祯一见李含光就说:“您真是一位玉清境之客呵!” 开元二十三年(公元735年),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去世。

不久,玄宗召他到洛阳,询问修道之事,谈话间,十分感叹地说:“我见到含光,就知道司马真人仍然在世间。 ”玄宗又问及金鼎之事,含光回荅说:“道德是公正无私的;轻举是公中有私呵 。不时现露私情,圣人存有训教;如果寻求长生,就象系风一样。”玄宗深感含光的高 峥见卓识。于是下诏让李含光住持阳台观。继承司马承祯的传道事业。


李含光居阳台观弘道兼修,异常勤奋。后来,曾感到茅山道教传授事迹,逐渐衰颓,所有真经秘箓,也大部分散落,有的己经不存。他住持阳台观教务一年有余,就称身体不舒乞请回归祖地茅山,纂修经法,茅山宗道教又重整余风,在江南蔚成风气。


玄宗天宝四年(公元745年) 十二月,命中使捧着皇帝玺书前赴茅山召请李含光。含光奉诏入京,住在大内。玄宗每次召 见,他都斋戒沐浴。玄宗又打算请道说法,李含光称病辞谢,接着又乞请回茅山,皇帝下诏 禁止在李含光所居的山林中,采捕鱼猎,又凡是吃腥的人不得进入山林。

原来,茅山有上清真人许长史、杨君、陶隐居他们自己写作的经法,很有价值。可是后来遭到兵荒马乱,散失无遗了。含光奉诏搜求,将散落的经法完全搜集在一起,并编写成册上奏玄宗。玄宗又召见道士王旻,请含光用楷体书写上经十三张纸,以便补缺,并说: “我不想让小臣冒充于先生,特托您前往,一定希望神仙手笔,一代一代地传下去! ”

天宝七年(公元748年)三月十八日,玄宗在大同殿受上清经箓,遥礼度师, 特请李含光号为“玄静先生”法衣一袭,以表示师资之礼。

肃宗李亨继位,仍礼李含光为师。

唐代宗大历四年(公元769年)十一月十四日,于茅山紫阳别院 无疾而终。手执朝简,犹如生前。享年八十七岁。

朝廷闻之,以左玄大夫,赠正议大夫。颜真卿、柳识撰写碑文以作纪念。

李含光的著作弟子有:韦景昭,孟湛然,郭闳,殷淑,韦渠牟等。

李含光的传世著作有:《仙学传记》、《论三玄异同》,《真经晋义》和《本草音义》,还有《老庄学记》《周易学记》各三卷,《周易义略》三卷。


本网站 (SDSF.ORG.CN)主要为个人学术博客欢迎捐助,捐助者请提供姓名至 4387567@QQ.COM 或 QQ:4387567.留言以表感谢。
简介:

道教茅山上清派自晋南岳夫人魏华存降传扬羲以来,己数百年之久,到唐代,其传人王远知、潘师正、司马承祯多次被皇帝召见,远离茅山,致使经法传授断缺,散落无遗。李含光乞请离京,返归茅山祖居,搜集经法,重振道业,使上清派圣地又光耀于世,后又有传人。


李含光,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其二十一代祖李弘,曾任江夏太守,为避王莽之乱,徙居晋陵(广陵),于是成为广陵人。本姓弘,为避讳唐高宗太子李弘,改姓李。家世尊儒。其父李孝威、号贞隐生生。精通黄老之术,与司马承祯结为方外交。


李含光,唐高宗开耀二年(公元682年)生,十八岁时,有志于道教,于是 从师于江都李先生。中宗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,以品行清优度为道士,住东都洛阳龙兴观 ,后移居嵩山修道达二十年。


唐玄宗开元十七年(公元729年),李含光从师司马承 祯于王屋山阳台观。司马承祯一见李含光就说:“您真是一位玉清境之客呵!” 开元二十三年(公元735年),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去世。

不久,玄宗召他到洛阳,询问修道之事,谈话间,十分感叹地说:“我见到含光,就知道司马真人仍然在世间。 ”玄宗又问及金鼎之事,含光回荅说:“道德是公正无私的;轻举是公中有私呵 。不时现露私情,圣人存有训教;如果寻求长生,就象系风一样。”玄宗深感含光的高 峥见卓识。于是下诏让李含光住持阳台观。继承司马承祯的传道事业。


李含光居阳台观弘道兼修,异常勤奋。后来,曾感到茅山道教传授事迹,逐渐衰颓,所有真经秘箓,也大部分散落,有的己经不存。他住持阳台观教务一年有余,就称身体不舒乞请回归祖地茅山,纂修经法,茅山宗道教又重整余风,在江南蔚成风气。


玄宗天宝四年(公元745年) 十二月,命中使捧着皇帝玺书前赴茅山召请李含光。含光奉诏入京,住在大内。玄宗每次召 见,他都斋戒沐浴。玄宗又打算请道说法,李含光称病辞谢,接着又乞请回茅山,皇帝下诏 禁止在李含光所居的山林中,采捕鱼猎,又凡是吃腥的人不得进入山林。

原来,茅山有上清真人许长史、杨君、陶隐居他们自己写作的经法,很有价值。可是后来遭到兵荒马乱,散失无遗了。含光奉诏搜求,将散落的经法完全搜集在一起,并编写成册上奏玄宗。玄宗又召见道士王旻,请含光用楷体书写上经十三张纸,以便补缺,并说: “我不想让小臣冒充于先生,特托您前往,一定希望神仙手笔,一代一代地传下去! ”

天宝七年(公元748年)三月十八日,玄宗在大同殿受上清经箓,遥礼度师, 特请李含光号为“玄静先生”法衣一袭,以表示师资之礼。

肃宗李亨继位,仍礼李含光为师。

唐代宗大历四年(公元769年)十一月十四日,于茅山紫阳别院 无疾而终。手执朝简,犹如生前。享年八十七岁。

朝廷闻之,以左玄大夫,赠正议大夫。颜真卿、柳识撰写碑文以作纪念。

李含光的著作弟子有:韦景昭,孟湛然,郭闳,殷淑,韦渠牟等。

李含光的传世著作有:《仙学传记》、《论三玄异同》,《真经晋义》和《本草音义》,还有《老庄学记》《周易学记》各三卷,《周易义略》三卷。


本网站 (SDSF.ORG.CN)主要为个人学术博客欢迎捐助,捐助者请提供姓名至 4387567@QQ.COM 或 QQ:4387567.留言以表感谢。

《茅山上清派李含光 号“玄静先生”》正文

推荐: 《江苏省道教工作政策法规汇编》 辟谷简介 港澳台地区道教宫观 海南地区道教宫观
老用户及新注册会员可申请免费会员码,请联系站长微信免费获取
扫一扫 返回顶部
↑手机版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