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歷4721年 甲辰年 月日
三洞四辅 >中华儒藏>中华儒藏-尚书篇 >《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》章节列表
《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》

《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》

作者:姚际恒

状态: 开始阅读 直达底部

类别:中华儒藏-尚书篇

状态:连载中

最后更新:2022-07-21 16:51:34

《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》姚际恒,字立方,一字善夫,号首源,自号首源子,又号首源主人,原籍安徽休宁;数代以来即迁居浙江杭州,根据阎若璩的说法,姚氏小他十一岁,而阎氏生於明崇祯九年(一六三六年),则姚氏当生於清顺治四年(一六四七年)。至於卒年,则没有足够的文献足以证知。姚氏早年好为词章之学,所为诗文,今存者甚少。但以今存诗作西窗绝句、赠毛奇龄长律二十韵观之,可见质朴自然,文如其人。中年以後,姚氏尽弃词章之学,专力研究经学,陆续写下了他的钜著九种,後来合称九经通论。

康熙三十二年(一六九三)冬天,经由毛奇龄的引介,姚氏认识了阎若璩,并出示所作古文尚书通论十卷。令阎氏喜出望外的,姚氏持论多与其所著尚书古文疏证不谋而合。阎氏高兴之馀,将姚氏之论点引入其疏证的有二十馀条。康熙三十六年(一六九七)十一月底,毛奇龄设宴款待由北方来问乐的李塨,姚氏应邀参加。席间,姚氏以所著古文尚书通论与仪礼通论,送请李塨指正。从此,南方治学的学风也深深影响到李塨。康熙三十七年(一六九八),李塨与钱煌讨论古文尚书真伪。李塨於考辨之学,本非所长,乃持书向毛奇龄求教,毛氏遂根据二人的辩说,加上平日考证所得,作成古文尚书定论四卷,以反驳阎若璩和姚氏。其间,又与姚氏意见相持不下,毛氏为证成己说,乃将定论四卷改为古文尚书冤词八卷,也将攻击对象扩大为古今所有疑古文尚书的学者。

康熙三十八年(一六九九),姚氏因书画古器得以考古人制器尚象之意,乃作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一书。又继续作完仪礼通论。次年(一七○○),钱煌到姚氏家作客多日。此时姚氏周礼通论已成书,姚氏与钱煌切磋讨论,对日後钱煌作周礼辨伪的著作有很大的影响。钱煌又把姚氏著书辨周礼的事,告诉毛奇龄,毛氏遂作成周礼问一书,其中总论的部分,即在反驳姚际恒。

康熙四十四年(一七○五),因见经传所言的诗经诗旨都不可尽信,而「汉人说诗失之于固,宋人说诗失之于妄,明人说诗失之于凿」,乃涵咏篇章,寻绎文义,并辨别前人之言的得失,作成诗经通论十八卷,卷前论旨一卷。康熙四十六年(一七○七),姚氏六十一岁。因感慨自春秋三传以来,皆不得圣人作春秋之本旨,乃发愤作春秋通论,以辨前人为春秋立义例的非是。

康熙五十四年(一七一五),姚氏六十九岁。因感年事已高,人生无多,遂整理家藏书籍,汇编成好古堂书目四卷。此後,遂不见有关姚氏的记载。

综观姚氏一生,可分为前後两时期,前期一如毛奇龄等学者,皆嗜好词章之学。後期则专力治经,以探寻圣人之本义。至於家中庋藏书画之多,一方面得之於家传,另方面,也是他的兴趣所在,故广事蒐罗。考辨群经,言论大胆,既是个性使然,也是当时学风的反映。


本网站 (SDSF.ORG.CN)主要为个人学术博客欢迎捐助,捐助者请提供姓名至 4387567@QQ.COM 或 QQ:4387567.留言以表感谢。
简介:

《古文尚书通论辑本礼记通论辑本》姚际恒,字立方,一字善夫,号首源,自号首源子,又号首源主人,原籍安徽休宁;数代以来即迁居浙江杭州,根据阎若璩的说法,姚氏小他十一岁,而阎氏生於明崇祯九年(一六三六年),则姚氏当生於清顺治四年(一六四七年)。至於卒年,则没有足够的文献足以证知。姚氏早年好为词章之学,所为诗文,今存者甚少。但以今存诗作西窗绝句、赠毛奇龄长律二十韵观之,可见质朴自然,文如其人。中年以後,姚氏尽弃词章之学,专力研究经学,陆续写下了他的钜著九种,後来合称九经通论。

康熙三十二年(一六九三)冬天,经由毛奇龄的引介,姚氏认识了阎若璩,并出示所作古文尚书通论十卷。令阎氏喜出望外的,姚氏持论多与其所著尚书古文疏证不谋而合。阎氏高兴之馀,将姚氏之论点引入其疏证的有二十馀条。康熙三十六年(一六九七)十一月底,毛奇龄设宴款待由北方来问乐的李塨,姚氏应邀参加。席间,姚氏以所著古文尚书通论与仪礼通论,送请李塨指正。从此,南方治学的学风也深深影响到李塨。康熙三十七年(一六九八),李塨与钱煌讨论古文尚书真伪。李塨於考辨之学,本非所长,乃持书向毛奇龄求教,毛氏遂根据二人的辩说,加上平日考证所得,作成古文尚书定论四卷,以反驳阎若璩和姚氏。其间,又与姚氏意见相持不下,毛氏为证成己说,乃将定论四卷改为古文尚书冤词八卷,也将攻击对象扩大为古今所有疑古文尚书的学者。

康熙三十八年(一六九九),姚氏因书画古器得以考古人制器尚象之意,乃作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一书。又继续作完仪礼通论。次年(一七○○),钱煌到姚氏家作客多日。此时姚氏周礼通论已成书,姚氏与钱煌切磋讨论,对日後钱煌作周礼辨伪的著作有很大的影响。钱煌又把姚氏著书辨周礼的事,告诉毛奇龄,毛氏遂作成周礼问一书,其中总论的部分,即在反驳姚际恒。

康熙四十四年(一七○五),因见经传所言的诗经诗旨都不可尽信,而「汉人说诗失之于固,宋人说诗失之于妄,明人说诗失之于凿」,乃涵咏篇章,寻绎文义,并辨别前人之言的得失,作成诗经通论十八卷,卷前论旨一卷。康熙四十六年(一七○七),姚氏六十一岁。因感慨自春秋三传以来,皆不得圣人作春秋之本旨,乃发愤作春秋通论,以辨前人为春秋立义例的非是。

康熙五十四年(一七一五),姚氏六十九岁。因感年事已高,人生无多,遂整理家藏书籍,汇编成好古堂书目四卷。此後,遂不见有关姚氏的记载。

综观姚氏一生,可分为前後两时期,前期一如毛奇龄等学者,皆嗜好词章之学。後期则专力治经,以探寻圣人之本义。至於家中庋藏书画之多,一方面得之於家传,另方面,也是他的兴趣所在,故广事蒐罗。考辨群经,言论大胆,既是个性使然,也是当时学风的反映。


本网站 (SDSF.ORG.CN)主要为个人学术博客欢迎捐助,捐助者请提供姓名至 4387567@QQ.COM 或 QQ:4387567.留言以表感谢。
推荐: 《书传大全》 《絜斋家塾书钞》 《书经集传》 《洪范口义》
老用户及新注册会员可申请免费会员码,请联系站长微信免费获取
扫一扫 返回顶部
↑手机版↑